历史全书
神秘的“老子军”,60岁以上才能加入,建军宗旨:替年轻人去死
自然界素来有年长者替年轻一些的后辈牺牲,保存青年一代的实力,延续种群发展的传统。
例如作家沈石溪的小说《斑羚飞渡》中老斑羚靠自己的牺牲,跳过万丈深渊用脊背托起年轻的斑羚,使得年轻的斑羚跳过山涧延续种族,自己则坠入了万丈深渊,老斑羚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年轻后辈的生存,人类社会其实也有这样的先例。
抗日战争时期,有这样一支由老年人组成,而且只征召老年人的军队在中国的南方悄然成立。
他们的宗旨是代替年轻人去牺牲,去挽救他们浑浊的眼中已经濒临灭亡的中国,去贡献一份老年人的力量,他们就是传说中的“老子军”。

张一麐
“老子军”创始人张一麟,戎马书生
提到传奇的“老子军”就不得不提到它更为传奇的创始人张一麐,他不是什么戎马一生,纵横沙场的大将军,而是一个很有名望和才学的文人、也是著名的爱国志士和美食家。
张一麐出身于苏州吴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他的一生历经前清、民国、近代三个历史时期,看惯了兴衰起落,世事变更。
张一麐为人极有才华,少年时就被称为神童,十二岁考中了秀才,十八岁又考中了举人。
这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僵化至极,困难程度犹如地狱模式的高考,科举所需的八股文需要固定的格式,如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格式死板,题目出自儒家经典,还要求考生言之有物,七八十岁才得中进士者比比皆是。

张一麐的文章
张一麐能够以如此年轻的岁数考中进士,可见他的学习能力是十分厉害的,无愧于神童之名。
然而张一麐的官运似乎并不是很好,他考中举人时正是清朝光绪皇帝在位,慈禧老佛爷垂帘听政把持朝纲,大清王朝实际上已经到了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境地。
甲午战争使得中国开始国门洞开,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有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试图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制度来改变中国的局面。
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开启了中国的上层改革运动,张一麐积极响应康有为的改革,在家乡苏州创立了学会,然而康有为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很快在列强和朝廷的联合绞杀下失败,张一麐这样的爱国志士可谓是有心救国,无力回天。

袁世凯
张一麐从光绪年间被分配到还是直隶总督的袁世凯手下开始,就成为了袁世凯的幕僚,辗转几次仍在袁世凯手下工作,一直做到了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窃取了辛亥的革命果实,堪称窃国大盗。
张一麐一怒辞职还乡,试图在故乡组织和平会议,然而他构想的和平会议最终还是失败了,于是张一麐从此远离政治,专心于改良农业、保护文化遗址、兴办教育,算是以自己的方式曲线救国。

张一麐
张一麐是个绝对的文人,他不仅才思敏捷,还极富有生活情趣,他在晚年回忆中记录了卤煮鸡杂、苏造肉等名菜的由来做法,为中国饮食文化添砖加瓦,他还热爱写诗著文,留下了《心太平室诗文钞》、《古红梅阁别集》等诗集,文学造诣很高。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儒生,却有着创立“老子军”、替年轻人牺牲的过人勇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老子军
关于“老子军”的创想,老人的军队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犯中国大地,八月中旬就已经达到了中国的江南水乡苏州,也就是张一麐的故乡。
张一麐问询自然不能坐在书斋里等着中国沦陷,他精明了一辈子的头脑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极为叛逆的想法:组建一支老人的军队,冲锋陷阵,减少年轻人不必要的牺牲。
想出这样的主意,多半也是因为当时的张一麐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他经常在自己创办的《斗报周刊》上发表文章,锋芒直指软弱妥协的民国政府官员,誓与日本侵略者做殊死对抗。

日本侵略者
然而作为文人的张一麐一直没有机会像他想的那样登上战场,他有着中国文人的风骨和脊梁,却也像无数中国文人一样报国无门有才难展,面对着辛弃疾、陆游一般只能梦入军营冲锋陷阵的命运。
沉寂了一辈子,张一麐不想在作为大后方的文人用笔杆子抗争下去,而是想要真刀真枪的和日本侵略者作斗争。当时张一麐与国民党的元老:进过军校、真正上过战场的上将李根源交情颇深。
两人为了同样的爱国热情惺惺相惜,一见如故,张一麐擅文,李根源擅武,两人合作无间,并称“吴中二老”,在苏州地区有着很高的威望。

李根源
日寇侵入吴中地区,两位加起来一百多岁的老人义愤填膺,在当地成立了“抗日治安会”,并把张一麐的想法真正提上了日程,想要创立一支像他们这样的老年人为主力的军队。
让老人在抗日战争中也能发挥自己的一份作用,让天下老人看看,不是只有年轻人才能上战场,老年人同样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子军”之名看似粗鄙,实际上取自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自称“小范老子”。
范仲淹就是吴中当地人,历史上范仲淹曾经主张改革吏治推行庆历新政,而且曾戍守西北多年,逼迫西夏议和,为北宋争取了数载太平。
张一麐与李根源取这个名字,某种意义上也寄托了他们的革命志向:驱除外侮,恢复中华,澄清玉宇,复还河山。

李根源
“老子军”有着属于自己的严格纪律和规章制度,它规定只招收全中国的老年男性,需年满六十岁以上才能加入,六十以下算是预备军,而且“老子军”是以敢死为终极目标的,成立“老子军”的意义和目的就是为代替年轻人去死,减少年轻人的牺牲,保存抗日战争的青壮年火种。
“少者、壮者前程远大,来日方长……老者忝在父兄,视死如归,是其天职”。
“老子军”的宗旨,即使在太平年月的今天听来仍旧是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这份属于老年人的无畏勇气鼓舞了中华大地上的无数人民。
“老子军”请来了当时九十八岁的马相伯老人为司令官,马相伯就是而今的复旦大学、震旦大学等近代知名学府的创办人之一,是中国近代颇具声望的教育家。
“老子军”又以曾为抗日战争慷慨解囊的李恒升老人为军需长。

老子军
当时李恒升也已经七十岁,这支白发苍苍的队伍,就这样在中国即将亡国灭种的战火中显出了挺拔的形状。
他们军规严整,旗帜鲜明,俨然就是一支真真正正想要去抗日的军队。
张一麐、李根源、马相伯等老人本来就是名人,“老子军”刚一成立,名声便震颤大江南北,无数和他们一样年龄相仿,但报国无门的老人积极响应,甚至在封建社会常年被闭锁深闺的妇女儿童也想要参加,年轻人们虽不能加入“老子军”,却也深受其革命精神的鼓舞。
老年人尚且有和日本帝国主义殊死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年轻人更当奋勇争先,杀敌立功。

马相伯
“老子军”后记,宏愿未成大义在
南宋抗金时,老将宗泽一生戎马,战功赫赫,临死前都想着要渡过黄河讨伐金邦,迎回被金国人掳去的徽钦二帝,以至于弥留之际还喊着“渡河!渡河!渡河!”
张一麐等人成立的“老子军”,也有着宗泽抗金一般的勇气,更有宗泽一样壮志未酬的遗憾。
“老子军”之风在民国时期热闹了好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积极响应,然而他们却从来没有真正上过战场。
1937年9月,蒋介石亲自致电张一麐,表彰了张一麐等人创立“老子军”的爱国热情和勇气,但同时也表示,军事组织应当严整。
“老子军”属于民间组织,并不是民国政府的正规军队,“军事名称,未可轻用”,由此阻止了“老子军”的真正建成。

张一麐文章
“老子军”计划虽然中途流产,但是张一麐等人的抗日救亡之路却从未就此终结。
“老子军”一事,让张一麐等人的美名传遍了当时危难中的中国,“老子军”虽然不曾亲临战场,但是已经在精神层面鼓舞了中华民族斗争到底的勇气。
淞沪会战使得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以鲜血的代价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张一麐携同他一起创“老子军”的好朋友李根源一起,将战场上的烈士遗骸收拢起来,归葬于苏州善人桥,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为这些死难烈士披麻戴孝,以郑重的礼节发丧,算是尽自己对于抗日的一点心意。
张一麐一生以书生之躯奋战于爱国革命的斗争中,他的多半斗争以失败告终,但他为民族大义四处奔走,尽心尽力,其功业依旧可以千古流芳。
“老子军”虽然一片丹心成惆怅,然而这支从未登上过战场的军队,却以中国老人面对外敌坚韧勇毅的精神,鼓舞着无数后来人。
来源:百家号
#免责声明#
【声明】:缘北网(https://kuaibao.52ybkj.com)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适于网络安全技术爱好者学习研究使用,学习中请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联系邮箱1665545192@qq.com,我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
本站软件,文章全部来源,互联网的搬运收集,
若有问题请联系删除附上链接 发往手机短信 手机号码:15062997403 邮箱:1665545192@qq.com 微信:sinian990202 QQ;97576821
温馨提示: 本站软件源码收集发布提供参考学习不得用于商业,否则后果自负!由自己承当法律责任与本站无关!
企业客服QQ:97576821
相关文章
-
-
05-09赌王神秘儿子何猷邦,被传是利智所生,梁安琪莫名认下被指在背锅
-
05-08意大利电影《年轻气盛》泳池精华片段
-
04-28和平精英的第1款军需,即将加入周年庆返场,SS1老玩家也能起立!
-
04-14天蝎座神秘的眼神
-
01-05支付宝开财运领6元以上现金红包
-
相关评论
本栏最新更新
-
05-15饶漱石为难陈毅,毛泽东给陈毅写信:做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
-
05-13隋炀帝杨广为何要修建京杭大运河?有何历史意义?
-
05-12瓦剌太师也先,为什么要把朱祁镇放了,其实放了更划算
-
05-11西汉时期“白登之围”为何会发生?汉高祖又是如何突围的
-
05-10神秘的“老子军”,60岁以上才能加入,建军宗旨:替年轻人去死
-
05-101972年,内蒙发现清代女子大墓,尸身穿龙袍240年不腐,她是谁?
-
05-09开国第一任辽宁省委书记是谁?创造辽宁一千多项全国第一的记录
-
05-08清朝是如何“海选”皇帝的:为什么慈禧选择溥仪做皇帝才是对的?
-
05-05历史上被遗忘的西域帝国——柔然!
-
05-02为何南宋能存在100多年,南明却没撑多久?